尼布甲尼撒的火炉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post/20111025/
常见的有三种偶像:哲学家的偶像,艺术家的偶像,政治家的偶像。
哲学家的偶像是一种理性崇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们喜欢研究神的学问,喜欢坐而论道。他们似乎对信仰感兴趣,但他们所研究的却不是神学而是宗教哲学,他们只是在玩弄宗教而已。信仰是基于相信的,而哲学是基于怀疑的。与其说他们靠理性来寻求神,不如说理性就是他们的神。彼古罗、斯多亚学派的上帝,伯拉纠的上帝,自然神学的上帝,鲁益师的上帝,这些都是此类偶像。
艺术家的偶像是基于想象力的,它活跃于舞台上,活跃于影视文学作品中,以不可抵挡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塑造着一代代的愚民。这种偶像来自于人的情感,也迎合人的情感。它披着温柔的面纱以种种美丽的姿态示人,但其实却是一个淫妇。阿民念主义之所以能如此猖獗不止是因为它满足了哲学家的傲慢,也更是因为它迎合了世人的淫荡。
政治家的偶像则是以权力为中心的,但它的能力并非仅来自于权力的威胁,而在于其舆论的力量。种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掌握着话语权,而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又会因势而行使人们更加依靠于这些观念。掌权者将舆论为自己所用,而无权者则以舆论来争夺权力。政治本身就是宗教性的,而宗教本身也是政治性的。难怪总是有人以政治之名行宗教之实,又总有更多的人以宗教之名行政治之实。宗教的派系远远多于政治的派系,因为宗教政治比世俗政治更加复杂。
政治家的上帝往往会迎合于艺术家的上帝,因为艺术家的上帝总是最受欢迎的。媚俗的哲学家的上帝当然也会向后两者靠拢,他们是学术上的败类,福音派的哲学家大多是这种类型。但也总是存在另类的哲学家,他们更热衷于学术,而其研究出来的上帝也往往会引领下一个时代。这一类哲学家也总是可以找到他们趣味相投的艺术家朋友。但这些新的哲学理论到了下个时代就成为了常识,成为政治家的工具。偶像和时装是一样的。
而尼布甲尼撒显然要走政治路线,他设立了一个金像,凡是不拜金像的都要被扔到火炉里。他先前曾经俯伏在但以理的脚前承认他的神是至高的神,但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敬畏神的人。他虽然偶尔会不得不承认自己在神之下,但一转眼就会把此忘的一干二净。神只是其工具而已,只要有必要,他会造出任何适合他的神来。不必深究尼布甲尼撒为什么要造这个金像,但显然的一点是这件事非常重大,“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被召来敬拜它,可能比奥运会还要隆重。“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在这件事上违背尼布甲尼撒的旨意犹如自掘坟墓。尤其是这些被掳的毫无实权的人,本来小命儿就在王的手里攥着。
然而,但以理的这三个朋友并不太如今日教会里的形形色色的人一样看重自己的性命。这三个难记的名字是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他们惨了。
13) 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14) 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象,是故意的么?15) 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象,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18)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象。 (但 3:13-18, 和合)
尼布甲尼撒似乎还是对他们很友好的,“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象,却还可以”。拜偶像者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那些附合他们的人格外的友好——不管对方是否是真心的,只要形式上赞成他们就行。这就叫做结党。主耶稣传道的时候,许多原来跟着他、恭维他的人都被他甩掉了,他并不去讨好人,也不受人的奉承。神知道万人的心,他也不接受人的虚浮的赞美。然而,偶像是很喜欢这些的,偶像总是更加有人情味儿。
“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只看这一句,这三位就与今日的基督徒一样迷信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着尼布甲尼撒的回答。尼布甲尼撒说:你们故意不拜我的神吗?现在后悔还来的急,否则我就把你们烧死。到那时有什么神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换句话说,尼布甲尼撒是在说:你们快点投降拜我的神吧,没有什么神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所以,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这三人就针对王的挑衅回答道:我们没必要回答你这个问题,也不想为自己辩护,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你不是狂妄的说哪个神能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吗?事实上,我们所事奉的那一位神就能够——他有足够的能力拯救我们;而且他也愿意救我们——我们的性命在他眼里是看为宝贵的。但就算我们的神没有救我们,我们也决不拜你的神!
尼布甲尼撒的话是对神的莫大的侮辱,这三位圣徒必须要给予回击,否则,神的威严岂不是被出卖了吗?同时他们也就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对此他们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所以,他们在此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回敬尼布甲尼撒。这些话表明的并非是这三人必活的信心,而是誓死的忠心。这才是真信心。
难怪尼布甲尼撒会暴跳如雷——你们太不给老子面子了吧!想死?死去吧!
有多少圣徒就是这样被杀了,然而,神在此并没有这样做。神真的拯救了他们,从火炉中拯救了他们。这与其说是为拯救三位圣徒,不如说是为给尼布甲尼撒一点教训。另一方面,纵观但以理书全文,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为表明神是掌权者——不仅是在以色列而已。他是万王之王,他在各邦各国中掌权,又在历史历代中掌权。当时的背景是以色列的毫无体面的亡国。以色列得罪了他,所以他惩罚他们,用刀剑、饥荒、瘟疫击杀他们,拆毁他们的殿,并把它们掳到外邦——主将他们交付在巴比伦王手中(1:2)。那么,神彻底抛弃掉了以色列了吗?不,在外邦之中,神却要“暂做他们的圣所”,那些真正属他的选民他必看顾,不论是在何方——主要拯救他们脱离外邦人的手。神以此来激励那些身处被掳之地的圣徒,使他们在绝望中有盼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被掳的人正是那按照神的话而从耶路撒冷出城投降的人,是那第一批人。他们担负着种种的恶名,被留在城内的人所不齿。试想一下,这些无国无家又被自己的弟兄们所嘲笑的人,在此 (很抱歉,这是我搞错了,但以理等是第一批被掳的人,而出城投降的则是第二批,一共有三批。而且没有证据表明投降的那批人受到了嘲笑。2013.04)
看到神此时此地仍然掌权,看到神居然仍然眷顾着他们——这是多么大的安慰呀。
神所拯救的这三个是“舍去己身,在他们的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的人,也即他们是誓死捍卫信仰、保守己心的人,他们正是因此而遭祸。神恩待的正是这些人,神的恩典够他们用的。神一切的应许都只是对这些人说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在基督里的。
这前七章却又只是后半部分的铺垫,后面会启示但以理更宏大的异象。虽然有不同的国度的更替,但最终却有一个国度要永远长存,有一王将要兴起,”他的国是永远的;一切掌权的都必事奉他,顺从他”。他要做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既然神是历史的主宰,此事就必然成就。但圣徒却要经历许多的患难,唯有忍耐到底的必与神的国度有份。“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儿子。唯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象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从创世纪到启示录,说的就是这些。
通常,神以圣徒的死来荣耀自己,但在适当的时候他也乐意以圣徒的生还来荣耀自己。这里并非仅关系到三个人的生死,而是耶路撒冷王与巴比伦王的短距离较量。因为圣徒们将要面临长时期的压制,所以神就先以这小小的胜利来鼓舞他们,使他们能在黑暗中静候黎明。
信之功用,并不只在于让你微笑着活,而更在于让你微笑着死。神之厚恩,让你微笑着死,又让你微笑着活着。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信的就是这位超越生死的神,这位神远远超越了哲学、艺术、政治所能幻想的,这位神是奇妙而可畏的。